托马斯·潘恩的《常识》及改变美国的20本书
5/11/2009
汉人被强迫了两千年,大家似乎骨子里就有君权的影子!上古淳朴有序而彪悍勇敢之风俗为什么不再?这是一个让千古华夏文人郁闷的事情。当汉高祖夺下书生的高帽子,往里面尿尿的时候;当皇帝动辄把达官显贵,或者小民们满门抄斩的时候;当那聪明的也是应该批判的韩非创造了“法 ”,他的下场是可悲地,华夏民族的精神也注定了可悲的一面。
读托马斯潘恩,还有洛克的《政府论》, 能让人了解古典与现在的秘密。
美国的伟大,因为他们拥有群星闪烁的勇敢的一群人,在那个民众也唯唯诺诺、举步维艰也诚惶诚恐的年代,有一群举起“善良”大旗帜的人,并不以善良为惩罚手段愚昧民众的人,—————是他们的诚实与自由,民主的价值带来一个伟大的国度!
美国是幸运的。
“常识”,这个名词,是最简单,又是最不简单的。说浅了,它是人人皆知的道理;说深了,它是凌驾于所有“知识”、“学识”等等之上的人们内心最深处的共同的价值观。人类的文明有三个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价值观层面。放眼世上大多数的改革,改的是什么?大都停留在第一、第二层面,而没有或者说很难达到第三层面。因为价值观是千万年来祖祖辈辈相传而形成的,要改变它岂非一日之功。而直抵这一层面的国家(例如美国、日本),所需的不仅仅是勇气,更是智慧。勇气的聚集并非难事,而先知的诞生才是必然中的偶然,才是民族之大幸。
看过《常识》,再回头看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大众缺乏的,正是各种各样的常识。价值观层面的暂且不论,因为几千年的历史更决定了所谓“君权”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地位。制度层面的尚且没能普及,物质层面的也没有深入人心。我们的路,任重而道远。
摘录:
*社会是由我们的欲望产生的,政府是由我们的邪恶产生的。
*社会在各种情况下都是受人欢迎的。但说到政府,即使是在它最好的情况下,也是一件免不了的祸害,而一旦碰上它最坏的时候,它就成了不可容忍的祸害。
*建立某种形式的统治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种制度才能弥补人们德行方面的天生缺陷。
*第一个动力(指王权)终会不受约束的为所欲为,而它要是在速度上感到不足,它还可以在时间上得到补充。
*英国国王不像土耳其国王那般残暴,不过完全是因为人民的素质,而不是由于政府所选择的体制。
*压迫常常是财富的后果,而很少是或根本不是致富的手段。
*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败,同样,被人当作权力争夺来的世袭制,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
*许多人因恐惧而服从,另一些人因迷信也服从,一部分有权有势的人则帮附国王对其余的人进行掠夺欺诈。
*在英国,一个国王所能做的事情,总结起来不外乎是挑起战争和卖官鬻爵;坦率地讲,这使国家陷于贫穷和陷入四分五裂。
*我可以同样武断地说,假如没有欧洲列强注意她的话,北美照样能够繁荣,或许还更兴旺。北美赖以致富的贸易,属于生活必需的,只要欧洲人还有饮食的食惯,它总不会没有市场。
*欧洲,而不是英国,某种程度可称为北美的亲国。
*为了正确的履行我们的责任,我们必须照顾我们的子孙,把我们的职责地位在人生中向前推进几年,站在那样高的位置,将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一种被目前的一些恐惧和偏见所掩蔽的形式。
*目前这个冬季如果利用得当,可以抵得上一个时代,但如果蹉跎和观望,整个大陆将遭不幸。
*如果不前进,我们就会后退,或者永远发生争执,或者永远可笑的提出请求。
*总之一句话,一个嫉妒我们繁荣昌盛的政权是否适宜于来统治我们呢?
*啊!你们这些热爱人类的人!你们这些不但敢反对暴政而且敢反对暴君的人,请站到前面来!旧世界遍地生长着压迫。自由到处受打击,亚洲和非洲早就已经把它逐出,欧洲把它当作异己分子,而英国已经对它下了逐客令。啊!只有北美大陆,只剩这最后的一片土地,接待这个逃亡者,及时地为人类准备一个避难所吧!
*青年时代是良好习惯的播种季节,个人如此,国家亦如是。
*我们现在的情况,是有立法而无法律,有智慧而无方案,有政体而无名称,而最让人担忧的,是拼命想要处于从属地位的完全独立自主。
*那些不能自卫的小岛,是一些王国把它们置于保护之下的适当对象;但是,如果认为一个大陆可以永远受一个岛屿的统治,那不免有些荒谬。在自然界,从来没有使卫星大于它的主星的先例;既然英国和北美在彼此的关系上违反自然的一般规律,那么显然他们是属于不同的体系。英国属于欧洲,北美属于它自己。
*有人说,那么北美的国王在哪儿呢?朋友,我要告诉你,他在天上统治着,不像大不列颠皇家畜生那样残害人类。还是让我们庄严地规定一天来宣布宪章,希望我们哪怕在世俗的德行方面也不要有缺点;让我们发表的宪章以神法和圣经为依据;让我们为宪章加冕、从而使世人知道,就赞成君主制而言,在北美法律就是国王。因为,正如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一样,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而且不应该有其它的作用。但为了预防以后发生滥用至高权威的流弊,那就不妨在典礼结束时,取消国王这一称号,把它分散给有权享受这种称号的人民。
链接:
*托马斯.潘恩(1737-1809)生于英格兰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是教友派信徒,母亲是英国教教徒。他十三岁轻学跟父亲干活,学做妇女紧身褡。他试干过各种职业,但没有一个成功的。在伦敦遇到班哲明.富兰克林之后,他于1774年末移民到北美殖民地,并找到《宾夕法尼亚杂志》的编辑工作。那时英国和殖民地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潘恩很快就卷进冲突。1775年4月l 9日的列克星敦和康柯德的战斗之后,潘恩得出结论,这次起义的目的不仅要反对不公正的税制,而且要支持全面独立。1776年1月10日,他发表了一本五十页的小册子,书中对他的论点作了详细解释。这本小册子立即引起轰动,三个月内售出十多万册。在一个人口仅二百五十万的殖民地里,可能总共售出了五十万册。潘恩的《常识》比任何一个出版物都更能说服当时的公众舆论支持北美从不列颠独立出来。
*改变美国的20本书
1、《常识》(潘恩)
Common Sense, Thomas Paine,1776
2、《为女权辩护》(伍斯托克拉夫)
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en, Mary Wollstonecraft,1792
3、《摩门经》
The Book of Mormon,1830
4、《美国黒奴道格拉斯生平自述》(道格拉斯)
The Narrative of the Life of Frederick Douglass,an American Slave,Frederick Douglass),1845
5、《宣言》(马克思和恩格斯)
The Communist Manifesto,Karl Marx and Friedrich Engels,1848
6、《汤姆叔叔的小屋》(斯托夫人)
Uncle Tom’s Cabin,Harriet Beecher Stowe,1852
7、《草叶集》(惠特曼)
Leaves of Grass,Walt Whitman,1855
8、《梦的解析》(弗洛伊德)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Sigmund Freud,1900
9、《同族人》(迪克逊)
The Clansman,Thomas Dixon Jr.,1905
10、《屠场》(辛克莱)
The Jungle,Upton Sinclair,1906
11、《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John Maynard Keynes),1936
12、《愤怒的葡萄》(斯坦贝克)
The Grapes of Wrath,John Steinbeck,1939
13、《隐形人》(艾利森)
Invisible Man,Ralph Ellison,1952
14、《嚎叫》(金斯堡)
Howl,Allen Ginsberg,1956
15、《地球的震栗》(兰德)
Atlas Shrugged,Ayn Rand,1957
16、《寂静的春天》(卡森)
Silent Spring,Rachel Carson,1962
17、《女性的奥秘》(弗里丹)
The Feminine Mystique,Betty Friedan,1963
18、《马尔科姆·X自传》(马尔科姆和黒利)
The Autobiography of Malcolm X,Malcolm X and Alex Haley,1965
19、《论死亡与濒临死亡》(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
On Death and Dying,Elisabeth Kubler-Ross,1969
20、《都是总统的人》(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
All the President’s Men,Bob Woodward and Carl Bernstein,1974
读托马斯潘恩,还有洛克的《政府论》, 能让人了解古典与现在的秘密。
美国的伟大,因为他们拥有群星闪烁的勇敢的一群人,在那个民众也唯唯诺诺、举步维艰也诚惶诚恐的年代,有一群举起“善良”大旗帜的人,并不以善良为惩罚手段愚昧民众的人,—————是他们的诚实与自由,民主的价值带来一个伟大的国度!
美国是幸运的。
“常识”,这个名词,是最简单,又是最不简单的。说浅了,它是人人皆知的道理;说深了,它是凌驾于所有“知识”、“学识”等等之上的人们内心最深处的共同的价值观。人类的文明有三个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价值观层面。放眼世上大多数的改革,改的是什么?大都停留在第一、第二层面,而没有或者说很难达到第三层面。因为价值观是千万年来祖祖辈辈相传而形成的,要改变它岂非一日之功。而直抵这一层面的国家(例如美国、日本),所需的不仅仅是勇气,更是智慧。勇气的聚集并非难事,而先知的诞生才是必然中的偶然,才是民族之大幸。
看过《常识》,再回头看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大众缺乏的,正是各种各样的常识。价值观层面的暂且不论,因为几千年的历史更决定了所谓“君权”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地位。制度层面的尚且没能普及,物质层面的也没有深入人心。我们的路,任重而道远。
摘录:
*社会是由我们的欲望产生的,政府是由我们的邪恶产生的。
*社会在各种情况下都是受人欢迎的。但说到政府,即使是在它最好的情况下,也是一件免不了的祸害,而一旦碰上它最坏的时候,它就成了不可容忍的祸害。
*建立某种形式的统治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种制度才能弥补人们德行方面的天生缺陷。
*第一个动力(指王权)终会不受约束的为所欲为,而它要是在速度上感到不足,它还可以在时间上得到补充。
*英国国王不像土耳其国王那般残暴,不过完全是因为人民的素质,而不是由于政府所选择的体制。
*压迫常常是财富的后果,而很少是或根本不是致富的手段。
*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败,同样,被人当作权力争夺来的世袭制,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
*许多人因恐惧而服从,另一些人因迷信也服从,一部分有权有势的人则帮附国王对其余的人进行掠夺欺诈。
*在英国,一个国王所能做的事情,总结起来不外乎是挑起战争和卖官鬻爵;坦率地讲,这使国家陷于贫穷和陷入四分五裂。
*我可以同样武断地说,假如没有欧洲列强注意她的话,北美照样能够繁荣,或许还更兴旺。北美赖以致富的贸易,属于生活必需的,只要欧洲人还有饮食的食惯,它总不会没有市场。
*欧洲,而不是英国,某种程度可称为北美的亲国。
*为了正确的履行我们的责任,我们必须照顾我们的子孙,把我们的职责地位在人生中向前推进几年,站在那样高的位置,将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一种被目前的一些恐惧和偏见所掩蔽的形式。
*目前这个冬季如果利用得当,可以抵得上一个时代,但如果蹉跎和观望,整个大陆将遭不幸。
*如果不前进,我们就会后退,或者永远发生争执,或者永远可笑的提出请求。
*总之一句话,一个嫉妒我们繁荣昌盛的政权是否适宜于来统治我们呢?
*啊!你们这些热爱人类的人!你们这些不但敢反对暴政而且敢反对暴君的人,请站到前面来!旧世界遍地生长着压迫。自由到处受打击,亚洲和非洲早就已经把它逐出,欧洲把它当作异己分子,而英国已经对它下了逐客令。啊!只有北美大陆,只剩这最后的一片土地,接待这个逃亡者,及时地为人类准备一个避难所吧!
*青年时代是良好习惯的播种季节,个人如此,国家亦如是。
*我们现在的情况,是有立法而无法律,有智慧而无方案,有政体而无名称,而最让人担忧的,是拼命想要处于从属地位的完全独立自主。
*那些不能自卫的小岛,是一些王国把它们置于保护之下的适当对象;但是,如果认为一个大陆可以永远受一个岛屿的统治,那不免有些荒谬。在自然界,从来没有使卫星大于它的主星的先例;既然英国和北美在彼此的关系上违反自然的一般规律,那么显然他们是属于不同的体系。英国属于欧洲,北美属于它自己。
*有人说,那么北美的国王在哪儿呢?朋友,我要告诉你,他在天上统治着,不像大不列颠皇家畜生那样残害人类。还是让我们庄严地规定一天来宣布宪章,希望我们哪怕在世俗的德行方面也不要有缺点;让我们发表的宪章以神法和圣经为依据;让我们为宪章加冕、从而使世人知道,就赞成君主制而言,在北美法律就是国王。因为,正如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一样,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而且不应该有其它的作用。但为了预防以后发生滥用至高权威的流弊,那就不妨在典礼结束时,取消国王这一称号,把它分散给有权享受这种称号的人民。
链接:
*托马斯.潘恩(1737-1809)生于英格兰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是教友派信徒,母亲是英国教教徒。他十三岁轻学跟父亲干活,学做妇女紧身褡。他试干过各种职业,但没有一个成功的。在伦敦遇到班哲明.富兰克林之后,他于1774年末移民到北美殖民地,并找到《宾夕法尼亚杂志》的编辑工作。那时英国和殖民地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潘恩很快就卷进冲突。1775年4月l 9日的列克星敦和康柯德的战斗之后,潘恩得出结论,这次起义的目的不仅要反对不公正的税制,而且要支持全面独立。1776年1月10日,他发表了一本五十页的小册子,书中对他的论点作了详细解释。这本小册子立即引起轰动,三个月内售出十多万册。在一个人口仅二百五十万的殖民地里,可能总共售出了五十万册。潘恩的《常识》比任何一个出版物都更能说服当时的公众舆论支持北美从不列颠独立出来。
*改变美国的20本书
1、《常识》(潘恩)
Common Sense, Thomas Paine,1776
2、《为女权辩护》(伍斯托克拉夫)
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en, Mary Wollstonecraft,1792
3、《摩门经》
The Book of Mormon,1830
4、《美国黒奴道格拉斯生平自述》(道格拉斯)
The Narrative of the Life of Frederick Douglass,an American Slave,Frederick Douglass),1845
5、《宣言》(马克思和恩格斯)
The Communist Manifesto,Karl Marx and Friedrich Engels,1848
6、《汤姆叔叔的小屋》(斯托夫人)
Uncle Tom’s Cabin,Harriet Beecher Stowe,1852
7、《草叶集》(惠特曼)
Leaves of Grass,Walt Whitman,1855
8、《梦的解析》(弗洛伊德)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Sigmund Freud,1900
9、《同族人》(迪克逊)
The Clansman,Thomas Dixon Jr.,1905
10、《屠场》(辛克莱)
The Jungle,Upton Sinclair,1906
11、《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John Maynard Keynes),1936
12、《愤怒的葡萄》(斯坦贝克)
The Grapes of Wrath,John Steinbeck,1939
13、《隐形人》(艾利森)
Invisible Man,Ralph Ellison,1952
14、《嚎叫》(金斯堡)
Howl,Allen Ginsberg,1956
15、《地球的震栗》(兰德)
Atlas Shrugged,Ayn Rand,1957
16、《寂静的春天》(卡森)
Silent Spring,Rachel Carson,1962
17、《女性的奥秘》(弗里丹)
The Feminine Mystique,Betty Friedan,1963
18、《马尔科姆·X自传》(马尔科姆和黒利)
The Autobiography of Malcolm X,Malcolm X and Alex Haley,1965
19、《论死亡与濒临死亡》(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
On Death and Dying,Elisabeth Kubler-Ross,1969
20、《都是总统的人》(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
All the President’s Men,Bob Woodward and Carl Bernstein,1974
发表评论